佛教三善,佛教多种善的意思

2024-09-27 12:35:02 发布在 运势95

高分!有没有人把佛教“三善”的内容帮我翻译一下,谢谢!

佛教三善,佛教多种善的意思

初善、中善与后善
  林崇安
  在学习佛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初善、中善、后善」。
  什么是初善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说:
  初善者,谓听闻时,生欢喜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开始接触到佛陀的正法,听闻到佛法,就会产生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正法,就是我们长期追寻的人生问题的解答。找到了答案,知道如何去灭除生死之苦,怎么不令人雀跃万分呢?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听闻了一些法,反而增加了我们的疑惑、产生了恐惧和不安,那么,就要小心检查,这法是不是佛陀的正法。正法使我们安详,正法使我们如释重荷。佛陀时期,出家众与在家众听闻了正法,每人都在心中充满法喜。今日,我们只要好好听闻正法,也必然法喜充满,这便是「初善」。
  什么是中善呢?《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三说:
  中善者,谓修行时,无有艰苦,远离二边,依中道行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好好奉行佛陀的正法,在修习戒、定、慧的过程中,不落入极端的苦行,也不落入放逸的欲乐中,而能处在中道。因此,在学佛的路上,是内心轻松而不放逸,于日常生活中保持着正念正知,使三学均衡地发展,不渴求成果的立即到来,在安详中培养出慈悲与智慧,这便是中道之行。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修习了一些法,反而内心焦躁、增加了贪欲,或太懒散或走入苦行、走入迷信,那么,就要小心检查,这法是不是佛陀的正法。
  正法的实践,绝对不是非常的艰辛。佛陀经过长期的修行找出这条大道后,我们在后跟着行走,就不必辛苦。只要不偏离这条正道,轻松地往前走就必然到达目的地。不要被路旁的景色所迷惑,不要被禅修过程中的喜悦、灵异所迷惑,不要在条件未成熟时就渴望成果的来临,只要踏实的培养自己的止观,安安稳稳的修行,这便是「中善」。
  什么是后善呢?前论又说:
  后善者,谓极究竟离诸垢故,及一切究竟离欲为后边故。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不断奉行正法,达到终点,必然是内心完全的清净,完全脱离了欲贪、色贪及无色贪。也就是说,我们会达到完全脱离三界的束缚,内心得到真正的解脱,从所有的痛苦脱离出来。佛陀的正法的一个特色,便是能指引我们达到苦的完全止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所修的法,反而增加了内心的负担,反而累积出更多的苦,那么,就要小心检查,这法是不是正法。
  正法必然引向灭苦。只要遵循着正法,内心就能层层的净化,依次脱离欲界的束缚、色界及无色界的束缚,最后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无明存在,只有圆满的觉性,这便是「后善」。
  在学佛的路上,我们只要以「初善、中善、后善」来检查,就不会误入歧途。

请问,勤修“三善,六道”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勤修“三善六度”而不是“三善六道”,六道中有三恶道,不可能让人修到恶道中去的。勤修“三善六度”的意思是:勤奋精进的修习“三善”和“六度”这种行为。
  三善:是指身善、口善、意善。修行人应该在身体、言语、意念这三方面使自己断恶修善。其中身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人则为“不淫欲”)这三种善业;口善包括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这四种善业;意善包括不贪、不嗔、不痴这三种善业。
  六度;是指菩萨应该修行的六个科目,六度的意思是通过修行这六种内容可以把人从生死的此岸度脱到不生不死的彼岸。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佛教中的上中下品十善分别指什么?

十善是指十种的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上品十善说的是修菩萨道;中品十善说的是修解脱道;下品十善说的是修人天福报。

上品的十恶下地狱,中品的十恶是饿鬼,下品的十恶是畜牲。上品的十善是天,中品的十善是人,下品的十善是修罗。

上品上升他才接,中品是观世音菩萨接,中品里面的由观音菩萨接,下品就大势至菩萨接,上品就阿弥陀佛接,但不是三个等级,是九个。

每个级别里有三等品升,下品下升、下品中升、下品上升大势至菩萨接,中品下升、中品中升、中品上升观世音菩萨,上品下升、上品中升、上品上升是阿弥陀佛接,分了这么几部。

佛家的善是什么意思

佛家里面,让人快乐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善。而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世俗来讲就是恶意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伤人等等让人不悦或者违背理论和法律的事都是恶;而与之相反的,例如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具体来讲,大乘和小乘又有不同的标准,如小乘就认为,只要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大乘则觉得有利于众生的才是善,所以大乘才时常说普度众生,念佛就是为了拯救世人,所以大乘小乘在细节上有些许不同。

扩展资料

佛法对于“善”的标准:

善法的具体内容是“十善”。“十善”有一个固定的表述方式,叫做“身三、口四、意三”。

1、“身三”是指行为上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邪淫就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2、“口四”是指语言上要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就是不要挑拨是非;不恶口就是不要骂人;不妄言就是不说谎话;不绮语就是不要说那种言不及义的话。比如说俏皮话,说话带脏字等等,那些都属于绮语。

3、“意三”是指思想上“不贪、不嗔、不痴”。不贪就是不起贪心,不贪财,不贪色;不嗔就是不恼恨他人;不痴就是不做没有智慧的事情。

4、“十善”要求身业清净: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业清净: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业清净:不贪、不嗔、不痴。三业清净就是善法的具体内容。

三善道的意思三善道的意思是什么

三善道的词语解释是:佛教语。谓六道轮回中与善业相应的三个趋生之所。即上品善业趋生的天道,中品善业趋生的人道,下品善业趋生的修罗道。
三善道的词语解释是:佛教语。谓六道轮回中与善业相应的三个趋生之所。即上品善业趋生的天道,中品善业趋生的人道,下品善业趋生的修罗道。结构是:三(独体结构)善(上下结构)道(半包围结构)。拼音是:。注音是:ㄙㄢㄕㄢ_ㄉㄠ_。
三善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佛教语。谓六道轮_中与善业相应的三个趋生之所。即上品善业趋生的天道,中品善业趋生的人道,下品善业趋生的修罗道。参见“六道”、“三恶道”。引《大智度论》卷三十:“分别善恶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恶有上中下故,地狱、畜生、饿鬼道。”
二、国语词典
佛教称轮回中处境较好的三类众生。即天、人、阿修罗。
三、网络解释
三善道【三善道】[出四教仪集注]三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
关于三善道的成语
善始善终善善恶恶说三道四假迷三道善有善报
关于三善道的词语
能言善道说三道四假迷三道忠告善道两道三科守死善道能说善道假眉三道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善道的详细信息

佛教中什么是善,何为善

佛教认为善行是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行为;是在今世好的,在来生也是好的行为。这四个条件具备,才能算是纯善的行为。 佛教所说的善法就是指包含善的行为,善法就是善行。善法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种类繁多;但简单点来讲,最基本的善法,不出十种,叫做“十善”。这十善法,即是十恶法的反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 若再从心理上来研究分析,这善法(善行)的心理,可得十一种,在唯识学上,叫做“善心所法”。善行是善意、善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善意、善心是善行的内容和本质。善心、善意不是凭空在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而是由十一种社会知识作为根据的。

佛教中讲善是指什么?

佛教的善主要讲两个方面:
一、修善:主要是修十善: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愚痴。
二、行善:行善的方式主要是布施:
1、财布施:得财富。(尽已所能,施人财富。)
2、法布施:得智慧。(尽量为人答疑解难。)
3、无畏布施:得长寿。(抵抗侵略,保卫人民。以及消除人的恐惧等是无畏布施。)
供参考,阿弥陀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23 燕湾网 本站内容均为网友分享 蜀ICP备2022021241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吧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