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是什么意思(垂髫和总角的区别图)

2024-09-21 18:55:01 发布在 算命0

垂髫和总角的区别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垂髫是什么意思(垂髫和总角的区别图)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垂髫,拼音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2、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里有烦恼。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 。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垂髫、总角、豆蔻、弱冠各指什么年龄

1、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3、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4、垂髫: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扩展资料: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襁褓、孩提、垂髫、始龀、总角、豆蔻、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泛指幼年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叫做弱冠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

期颐:一百岁

垂髫,总角,束发,加冠,而立,豆蔻,花甲,不惑,中寿,知

襁褓(周岁前)、孩提(2-3岁)、总角或垂髫(幼年、儿童)、豆蔻(女孩13岁)、结发或束发(男子15岁)和及笄(女子15岁)、加冠或弱冠(男子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耋(70-80)、耄(80-90岁)、耄耋(泛指年事很高的老人)。

请解释:1,总角 2,垂髫 3,及笄 4,豆蔻 5,弱冠 6,小品

1.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头上有两个发型组成的角。也可表示童年的意思。

2.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3. 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4. 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现泛指少女时期

5.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6. 散文品种之一。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

7. 游记是对游历进行记录的文体。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小品就是用小品文的方法写的游记

8.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襁褓,孩提,总角,豆蔻年华,及笄,弱冠,而立之年,不惑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以上这些词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除了题目的这些称谓以外,还有其他代指的年龄称谓,例如: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出自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一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1、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 “总角” 到底什么样子啊

1、垂髫,拼音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2、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记得当年我小他也小,说说笑笑哪里有烦恼。

扩展资料

年龄雅称

1、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 。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2、古稀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23 燕湾网 本站内容均为网友分享 蜀ICP备2022021241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吧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