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年意思是幼童时期。
一、简述
1、髫年,读音是 ,汉语词语,髫(),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出处:唐杨炯《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明屠隆《昙花记尹公冤对》:“你本是个最歹心人,方在髫年,便手刃父妾。”
2、清汤之旭《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忆旭髫年时,常往来外家,见外王父文学公,陈设先代彝器,凡图书鼎,盎皆前人赏鉴,遗风流韵,手泽犹存。”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吾见髫年伙伴,日坐肆中。”
3、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光阴迅速,襁褓婴儿,竟作髫年童子,只是佛库伦无夫而孕,未免惹人议论,幸而穷荒草昧,人迹稀少,始得抚育成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二、造句
1、说这话的是一个年纪正值髫年的女童,扎两只小辫,好不活泼;白猿击掌二次,从魔殿外走进来一个背负重物的长臂妖猿,重物落地,是一昏迷不醒的髫年女童。
2、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阒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3、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三、词语
词语( ),是词和短语的合称,包括词(含单词、合成词)和词组(又称短语),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单元。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龆龀的读音是 。
龆龀怎么读,如下所示:
龆字的拼音为?,龆字发音为第二声,龀字的拼音为,龀发音为第一声。意思是形容动物咬合或咀嚼的声音。这个字通常用于描绘动物的咬合动作或咀嚼的声音,形象地表达了动物吃东西的样子。
以下是一些可以与“龆龀”相关的组词:
1、龆龀早慧:形容儿童天性聪颖,幼年就能表现出聪明才智。
2、龆年稚齿:形容儿童时期,形容儿童年纪小,牙齿发育不好。
3、龆年鹤峥:形容儿童时期,像仙鹤一样无忧无虑,充满生机。
4、髫年稚齿:形容儿童时期,形容儿童年纪小,牙齿发育不好。
5、髫龀之年:形容儿童时期,指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
龆龀的出处
龆龀的解释亦作龆齓 。1.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龆,通髫 。《东观汉记伏湛传》:龆龀 励志 ,白首不衰。白居易《欢儿戏》 诗:龆齓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明陶宗仪 《辍耕录特健药》:《墨薮》 载 徐氏 书记 云:平一 龆齓之岁,见育宫中。清 李渔 《蜃中楼耳下》 :管鲍堪追,宁歆羞比,白首何殊龆龀。
耄耋( ):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编辑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 ]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3耋编辑
耋
<名>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 ]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4出处编辑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5寿称编辑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6古龄称谓编辑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1]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1]
7亡称编辑
0——20岁为夭折或殇
21——30岁为短寿/福
31——40岁为强寿/福
41——50岁为艾寿/福
51——60岁为周寿/福
61——70岁为稀寿/福
71——80岁为耋寿/福
81——90岁为耄寿/福
91——100岁为期颐寿/福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
髯读音和意思如下:。意思是胡须。
释义
1、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2、髯,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3、奋髯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清魏学洢《核舟记》
5、长须的人。——《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美须髯,故亮(诸葛亮)谓之髯。”
6、鼎湖髯飞,征书羽下,乃起先生(袁可立)田间。——明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髯开头的词语
髯髩、髯鬓、髯参、髯参军、髯鼎升遐、髯断、髯夫、髯公、髯胡、髯戟、髯客、髯口、髯丽髯鬣、髯龙、髯毛、髯奴、髯髯、髯茹、髯蛇、髯虵、髯士、髯叟、虬髯、髯口、虬髯客、须髯、虬髯公、髯须、髯毛、长髯、髯叟、髯狎、鬒髯、蛟客髯、攀髯
髯结尾的词语
鬓髯、丰髯、奋髯、鼓髯、皓髯、鹤骨霜髯、黑髯、胡髯、蛟客髯、戟髯、鳞甲须髯、鳞髯、龙髯、美髯、攀髯、青髯、虬髯、髯髯衰髯、霜髯、松髯、驼背、羊髯、掀髯、美髯公
形近字:
鬓”的形近字组词有:发髻、髻丫、髫年等。
一、发髻
1、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
2、发髻也是戏曲中相关行当的角色使用的一种假发样式。
二、髻丫
1、盘于头顶左右两边的发髻。宋苏轼《送笋芍药与公择》诗之二:"还将一枝春,插向两髻丫。"宋陆游《浣花女》诗:"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2、比喻植物顶部分杈。清曹寅《冬兰》诗之一:"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三、髫年
1、髫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指幼童时期,词语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唐代杨炯的《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
2、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耄耋( ):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编辑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 ]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3耋编辑
耋
<名>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 ]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东汉许慎《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4出处编辑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5寿称编辑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6古龄称谓编辑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1]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1]
7亡称编辑
0——20岁为夭折或殇
21——30岁为短寿/福
31——40岁为强寿/福
41——50岁为艾寿/福
51——60岁为周寿/福
61——70岁为稀寿/福
71——80岁为耋寿/福
81——90岁为耄寿/福
91——100岁为期颐寿/福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下菜园村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在这里,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她。
梅之年读作 [ ],其中摽梅之年读作 [ ]
女子摽梅之年是二十岁。摽梅之年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比喻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而“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而流光易逝。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是指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以下是古代年龄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壮年时期——春秋鼎盛;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