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上午9点是古时候的巳时( )。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释义: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上午9时至中午11时)。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来源: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为了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仪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
日晷作为最早的计时器之一,起源于圭表。圭表本身具备一定的计时功能,起着某种程度的地平式日晷的作用。?
漏刻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之一。漏是指装满水的漏壶,刻是指一天的时间划分单位。?
古人把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命名,每个时辰两小时。
时辰是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版,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权。2子(晚上11时正至凌晨1时正)。3丑(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4寅(凌晨3时正至早上5时正)。5卯(早上5时正至早上7时正)。6辰(早上7时正至上午9时正)。7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8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9未(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10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11酉(下午5时正至晚上7时正)。12戌(晚上7时正至晚上9时正)。13亥晚上9时正至晚上11时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上午9点是古时候的巳时( )。
巳时,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如《淮南子 天文训》云:“日至于衡阳,是谓隅中。”故巳时又称隅中。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释义: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上午9时至中午11时)。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来源: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为了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人们发明了很多计时仪器,比如圭表、日晷、漏刻等。
日晷作为最早的计时器之一,起源于圭表。圭表本身具备一定的计时功能,起着某种程度的地平式日晷的作用。?
漏刻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仪器之一。漏是指装满水的漏壶,刻是指一天的时间划分单位。?
古人把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命名,每个时辰两小时。
时辰是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版,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权。2子(晚上11时正至凌晨1时正)。3丑(凌晨1时正至凌晨3时正)。4寅(凌晨3时正至早上5时正)。5卯(早上5时正至早上7时正)。6辰(早上7时正至上午9时正)。7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8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9未(下午1时正至下午3时正)。10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11酉(下午5时正至晚上7时正)。12戌(晚上7时正至晚上9时正)。13亥晚上9时正至晚上11时正)。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的干支纪时是指十二地支分别对应一天的十二时辰,子时(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而更鼓计时主要是对夜间时间做出划分,一更是指戌时19时至21时,据此类推,五更应是凌晨3时至5时,这一时间段对应地支中的寅时,所以项符合题意。 点评:高考对史学常识的考查时有出现,常考的史学常识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天干地支计时法;②天干地支与生肖称谓;③天干地支纪年法;④阴阳五行;⑤史书的常见编写体例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殊称谓,如科举制的中举者名称,不同年龄的称谓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